山东省人防办副主任仲晋谈加强人防通信警报体系建设
发布日期:2016-05-06 16:16 浏览次数:

 山东省政府网:仲主任,您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防空建设不断得到加强,社会公众对人防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除了人防工程,大家对通信警报体系建设也日益关注,您能谈一下加强人防通信警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吗?

仲 晋:人民防空通信警报体系,是保障人民防空组织指挥活动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依托,是国防战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敌为提高首次打击的震撼作用,减少己方的伤亡损失,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将采用各种战略战役欺骗手段,并实施强有力的电子干扰,特别是其先进的空袭兵器航程远,飞行速度快,隐身性能好,突防能力强,大大增强了空袭的隐蔽性和突发性。因此,城市防空袭的预警时间将变得越来越短。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通信警报体系建设,完善人防警报通信网,解决好预警联网和警报信号的快速发放、传递等问题,增强防空袭预警报知能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在社会信息化和国防信息化的进程中,大力加强人民防空通信警报体系建设,对于提高人民防空整体建设水平,更好地为平时抢险救灾提供保障也具有重大意义。当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灾难发生或即将发生时,利用人民防空警报系统及时发布灾情警报,让公众提前预知,做好应急准备,可以大大提高社会公众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的能力。

山东省政府网:请问防空警报的发放是如何规定的,听到警报后居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仲 晋:战时防空警报信号的发放由省和设区市人民防空指挥部决定。敌空袭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预先警报:36,24,反复3遍为1个周期,表示空袭即将来临。空袭警报:6,6,反复15遍为1个周期,声音较预先警报急促,表示空袭马上就要发生。解除警报:连续鸣响3分钟,表示敌人1个波次的空袭已经结束。

听到预先警报,家庭成员分工行动,密封食品、切断电源、转移易燃物品、熄灭炉火、关闭燃气、关闭水源和门窗等。背起应急包,扶老携幼,快速进入防空地下室掩蔽,所有动作应在10分钟内完成。

听到空袭警报,进入防空地下室内的人员,应关闭防护密闭门,听从管理人员指挥,遵守掩蔽纪律。来不及进入防空地下室的人员应就近分散到矮墙、花坛、涵洞、墙角等掩蔽,或用头盔、被子、塑料盆、木板保护身体重要部位。室内人员要避开玻璃窗、高大书架、衣柜及吊挂物品等。室外人员要避开高大广告牌、楼房、吊车及高压线等,远离易燃易爆物存放区。

听到解除警报,人员可有序离开防空地下室,并配合群众防空组织就近救护伤员、找寻被困人员、扑灭火灾;协助维持治安、消除潜在危险、消除沾染、修复通信设施等,开展消除空袭后果的抢救抢修工作。

平时,利用防空警报进行灾情警报的发放,由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人民防空部门组织实施,水利、建设、黄河河务、气象、地震、国土资源、海洋与渔业、海事、林业、农业、铁路、民航、电力、环保、广电、通信管理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山东省政府网:我省在利用防空警报发放灾情预警方面做了哪些开创性的工作?

仲 晋:为加强人民防空通信警报体系建设,20025月,省人防办与省广播电视局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广播电视防空警报发放系统的通知》(鲁防办发〔200224号),明确要求各人防重点城市建立广播电视防空防灾警报发放系统,目前,18个国家人防重点城市全部建立和完善了广播电视防空警报发放系统,采取强插切换技术,实现了利用广播电视系统发放防空和灾情警报信号。

20028月,省人防办联合省公安厅、省水利厅、省气象局、省地震局、省黄河河务局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利用人民防空警报系统发放灾害警报的通知》(鲁防办发〔200235号),要求担负灾害预测预报的有关单位,与当地人民防空指挥中心(值班室)建立灾害预报通报制度,将有关灾害信息及时通报人民防空指挥中心,在各级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由指挥中心及时发放灾情警报。

20071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利用人民防空警报系统发布灾情警报的通知》(鲁政办字2007178号),明确了利用人民防空警报系统发放灾情警报的程序方法、信号内容、组织领导等内容,规定了利用人民防空警报系统发放灾情警报,由政府统一领导,人民防空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目前,各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均同当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共同制定了利用人防警报系统发放灾情警报信号方案,明确了警报发放的工作机制、程序步骤和管理制度,确保警报信号及时发放、快速传递、覆盖到位。

20083月,山东省人民防空工作军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研究通过了《山东省结合防空警报试鸣日组织防空防灾应急演练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市结合警报试鸣活动抓好应急演练,人防部门积极提供指挥、通信、警报、人防工程、人口疏散地域(疏散基地、疏散点)和人防专业队伍等战备资源,并做好指挥通信、警报发放、人口应急疏散(紧急避难)以及应急救援等各项保障工作。

2011年,省政府办公厅与省军区司令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人民防空警报通信系统建设与管理的意见》(鲁政办发201177号),人民防空警报建设与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山东省政府网:仲主任,您能否结合实际情况,谈一谈防空警报在防灾救灾预警报知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仲 晋:全省各级人防部门在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坚强领导下,以做好人民防空军事斗争应急准备为牵引,积极利用人防警报资源为政府组织防灾救灾提供服务和保障,及时向社会公众提供险情和灾情预警信息,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战备效益。

泰安市人防办针对东平湖每年汛期对黄河造成严重威胁的情况,经与当地黄河河务部门联系,于2004年在东平湖区建成了由20台警报器组成的防汛警报网,为防汛抗涝提供了可靠的预警保障。

200586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厂区浸泡在水中,5个发电机组面临被淹的险情,机组一旦被淹,将造成全市停电。淄博市人防办接到险情通报和求援后,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启动设置在该公司厂区的防空警报系统,发出了防汛灾情警报信号,唤醒了沉睡的职工,防汛队员紧急出动,及时排洪抢险,保证了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转,保障了国家财产安全和全市正常供电。

20085月,四川汶川地震后,国务院将19日至21日作为全国哀悼日。51914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全省各市、各大企业人民防空办公室按照省人防办的统一部署,按要求鸣放防空警报。山东电视台新闻频道对警报鸣放实况进行了专题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山东省政府网:我们注意到,每年各市都有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日,并同时组织开展了防空防灾应急演练活动,您能介绍一下演练的基本情况吗?

仲 晋:为充分发挥人防战备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我省建立了省人民防空工作军政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结合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日组织开展防空防灾应急演练活动的实施方案。方案对演练的内容、方法、时间、组织方式等进行了明确。

现在,各人民防空重点城市和人民政府每年组织1次防空防灾警报鸣放活动,并于鸣放前5日内向社会发布公告。同时,结合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日,各市组织开展了相应的防空防灾应急演练活动,如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抗震救灾演练、防汛演练、重大生产事故救援演练、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演练、专业队伍演练和应急疏散(避难)演练等。“十二五”期间,全省共组织演练89次,参演人数达26700人。

各类演练活动在市人民政府和军分区(警备区)领导下进行,省政府应急办、省人防办负责对演练活动进行指导。各市的防空演练由人防部门具体组织实施,防灾演练由各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市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综合协调。演练活动充分利用了人防部门的现有指挥平台和人防战备资源,如指挥、通信、警报、人防工程、人口疏散地域(疏散基地、疏散点)和人防专业队伍等。通过演练,增强了民众的防空防灾意识,提高了防护技能。

山东省政府网:能展望一下通信警报体系的发展前景吗?

仲 晋:人民防空通信警报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更新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软、硬件系统更新换代越来越快;随着人民防空自身功能、业务的扩展,对各种保障体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未来通信警报体系发展,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人防警报技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人防警报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现代信息技术与人防警报技术的融合,赋予了警报系统全新的概念和更多功能。未来一个时期,具有抗干扰能力和保密能力的通信设备将逐步登上舞台。二是人防警报国家大网建设即将拉开序幕。按照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民防空的应用需求,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的人防多级联动紧急情况传输控制平台,快速的警报信息传递机制和统一的警报控制技术体制势在必行。我省将时刻关注国家在这一方面的政策措施,并及时落实相关要求。三是新型多媒体警报终端陆续登场。基于电子屏的多媒体警报报知系统由电声防空警报器、LED电子屏、警示灯等部分组成,能以声音、图像等形式对外发出警报。这种集语音、文字、数据、图像等为一体的警报器与传统警报器相比,具有覆盖范围准确、信息直观、配属灵活、声音缓和、维护成本低、综合利用率高等优点。

此外,新型多媒体警报器还是一个各种信息发布载体。平时不仅可以宣传人防知识,还可以发布气象灾害、地震、台风、化学事故等预警信息及公益广告、科普、法律知识等内容,增强了利用人防资源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能力。

山东省政府网:如何进一步加强通信警报体系建设?

仲 晋:人民防空通信警报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指挥通信和警报通信系统的硬件建设,也包括建章立制、维护管理等软件建设,还涉及人员培训、训练演练等内容。

人民防空通信警报体系的核心功能主要体现在战时,因此,要坚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突出战时需求,兼顾平时的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以城市为重点,按照及时、准确、可靠地传递和发放防空防灾警报要求,以指挥通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短波与超短波结合、地面传输与卫星传输相结合、地上与地下相结合、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通信警报保障网络,构建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管理科学、灵敏可靠,具有连续报警能力的现代人民防空警报通信网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解决制约其发展的技术问题,使各种通信警报手段均能发挥最大效能,逐步建立多级警报发放控制体系,不断提高警报设备的抗毁抗干扰能力,提高防空防灾综合预警报知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