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开展人防知识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掌握人防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处置突发灾害事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在学校组织开展人防知识教育,是法律赋予人防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枣庄市人防办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改革学校人防教学模式,联合市教育局和滕州市人防办,制作了小学、初中、高中版系列人防教育多媒体教材。经组织教学检验,教学效果明显增强,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深受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充分调研,形成创新思路。枣庄市之前开展人防教育,市、区(市)两级人防办,每年都要编印20万册《人民防空知识教材》,发至100多所中、小学校,供学校组织开展人民防空教学使用。经调研,发现传统教学方式存在两个弱项。一是教师讲课不够专业。目前党政军机关要求进学校课堂的教育高达七类之多(如交通、科普、国防等),学校又实行小班化教学,学校教师紧缺,人防教师多是由文化课老师兼职,往往还兼多个部门的课。人防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课教学上,难以有充足的时间研究人防教材,备课不够充分,讲课基本上是照本宣科,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二是教材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听课需求。中小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渴求学习文化课以外的知识。人防教育课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学生乐于学、愿意听,但由于人防教材多是文字性教材,无配套的图像、视频等资料,特别是防护动作、防护器材制作、紧急救护等内容的教学,课堂上老师难以讲述清楚,学生也难理解,一堂课下来,学生们总是觉着“不过瘾”“不解渴”。教师也普遍反映,现有人防教材内容专业性强、实践操作多,无法用常规的课堂教学讲清楚,希望人防部门能制作图文并茂、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多媒体教学片代替课本教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耳有所闻、眼有所观的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常态,传统的“我讲你听”灌输式教学,无法满足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人防知识教育课,更难以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改革学校人防教育方式势在必行。
精心制作,力求质量效果。针对调研中学校提出的问题,枣庄市人防办根据国家、省开展学校人防教育的有关文件要求,积极与教育部门联合,制作了小学、初中、高中版《学校防空防灾知识教育多媒体教材》,彻底改革了枣庄市学校人防教育模式。一是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精神和国家、山东省人防办关于做好学校防空防灾知识教育的指示精神,结合枣庄实际,制作形象直观、声像并茂、便于记忆、留痕深刻的多媒体教材,改革教学模式,增强教育效果,助推学校防空防灾知识教育迈上新台阶。二是制作内容。坚持区分年级,根据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人防常识和“三防”知识两个重点。小学版以《跟着腾腾学人防》为主题,突出防空防灾和应急疏散的基本知识。初中防空防灾知识教材以《学习防空防灾知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为主题,突出原子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危害和个人防护动作,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和火灾、水灾、震灾等灾害的基本防护。高中(含职高)防空防灾知识教材以《人民防空,警钟长鸣》为主题,突出防空防灾警报识别,简易救护器材的制作,战时遭敌空袭时对普通战伤伤员的应急救护和利用人防工程等设备设施进行防空防灾疏散。三是制作方式。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采用适合年龄段的语言和视频,形象直观,易于接受,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小学版以适应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的特点,运用动漫贯穿,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易于小学生接受、理解和学会应急疏散与自我防护,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接受人防知识教育。初中版增加了原子、化学和生物武器的基本特点、危害基理及防护方法;增加了防护器材的使用及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增加了防溺水、防火和防震自然灾害的防护知识。高中版增加了防空防灾警报的识别与响应行动;战时遭敌空袭的应急救护和利用人防工程进行疏散防护的内容。
教学检验,成果有效显现。多媒体教材制作完成后,枣庄市人防办、滕州市人防办联合教育部门在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一年级中进行了教学试用,经教学检验,赢得了师生一致好评。多媒体教材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教师易于备课,解决了讲课不专业的问题。人防多媒体教材有直观、生动、形象的讲解与示范,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就能轻松学习人防基本知识与防护技能,掌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易于学习,便于备课,极大地了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较好地解决了教师讲课不专业的问题。二是提升了学习兴趣,满足了知识需求。人防多媒体教材,影像清晰逼真,直观生动形象,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特别是小学版的动漫多媒体教材以童趣的好奇、新颖的故事、关键处的设疑、巧妙的回答,将所学的人防常识、三防知识和应急防护知识贯穿起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枯燥难记的防护与救护趣味化,使得学生想学愿学、易学好懂,一堂课